张郃之死:司马懿这锅背得冤不冤?
话说公元231年,诸葛亮第四次北伐,粮草不足撤兵,司马懿奉命追击。
结果,老将张郃在木门谷中箭身亡。
打那以后,关于司马懿借刀杀人的说法就甚嚣尘上,简直比诸葛亮唱空城计还精彩。
不少人坚信,张郃就是司马懿夺权路上的绊脚石,被人家精心设计给“做掉”了。
但这事儿,咱得好好掰扯掰扯,到底是不是司马懿的锅。
司马懿:我真没想弄死他!
网络上那些所谓的“证据”,基本上就三个意思:张郃挡了司马懿的道儿,碍着他掌控雍凉;司马懿平时谨慎得跟什么似的,这次咋这么冲动;派张郃去追击,摆明了就是让他送死。
展开剩余77%听着是挺有道理,但仔细想想,全是漏洞。
先说张郃挡道这事儿。
张郃虽然厉害,官至征西车骑将军,但跟司马懿比,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。
司马懿人家是世家大族出身,妥妥的曹魏核心成员,参与国家决策,张郃压根儿就没进过核心圈子。
这俩人,就好比公司里的核心董事和销售总监,级别差着好几层呢,谈得上竞争吗?
司马懿要篡位,拉拢的是曹魏宗亲和世家大族,哪用得着管张郃?
更别说当时司马懿52岁,曹睿才27,张郃都六十多了,司马懿费那劲儿除掉一个比自己年纪大、地位还低的,图啥呢?
再说雍凉地盘的控制权。
张郃可不是雍凉的固定将领,他更像个“救火队长”,哪里需要去哪里。
雍凉真正的老大是司马懿,长期驻守的是雍州刺史郭淮。
张郃就是个“职业经理人”,哪里有问题去哪里解决问题,对司马懿的控制权没啥影响。
追击诸葛亮:常规操作,勿cue
还有人说司马懿一向谨慎,这次追击诸葛亮反常。
拜托,这“撤退追击”是魏军的基本战术好不好?
诸葛亮第二次北伐,魏军追击损失了大将王双;第五次北伐,诸葛亮都病逝了,司马懿还追呢,结果被疑兵阵吓退,留下个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”的笑话。
所以说,追击敌军撤退是常规操作,跟谁当主将没关系,司马懿这回真不反常。
至于派张郃去追击是不是让他送死,这就更冤枉了。
张郃身经百战,可不是纸糊的。
当年宕渠之战,他差点全军覆没,最后还不是逃出生天了?
这次追击,风险真没那么大。
张郃之死,纯属意外。
史书上说,蜀军占据有利地形,万箭齐发,张郃正好膝盖中箭。
这谁能预料到?
战场上刀剑无眼,谁都有可能中箭,膝盖中箭而死的,历史上也没几个。
仔细想想木门之战的细节,蜀军主要目的是阻击魏军追击,而不是歼灭。
史书上只记载了张郃被射杀,没说魏军其他损失,说明蜀军只想阻敌,没想赶尽杀绝。
张郃的死,是个意外,不是阴谋。
把张郃之死算到司马懿头上,实在没道理。
网络上的那些“证据”,大多是捕风捉影,没啥真凭实据。
看历史,咱得客观理性,别被那些编故事的带节奏。
历史哪有那么简单,张郃之死是乱世中的一个悲剧,但硬说是司马懿的阴谋,不仅歪曲了历史,也对不起张郃这位名将。
世事如棋,乾坤莫测。
发布于:陕西省